医疗百科
 » 医疗百科 » 行业资讯
2024年上海工人先锋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雪域高原上的生命守护者

摘自:诗烨  日期:2025-01-07  [返回]


10年来,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在珠峰脚下为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护航,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上海医生的责任和担当。


3.jpg


2015年,随着上海开启“组团式”医疗援藏,一支支医疗人才工作队从东海之滨来到雪域高原日喀则,一位位医疗骨干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投身援藏事业。


5000多公里的距离拦不住上海医生的热情,10年来,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已累计派出10批210名医疗骨干,在珠峰脚下为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护航,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上海医生的责任和担当;10年来,上海援藏医疗队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市取得了长足进步,市人民医院完成了从破旧的老院区到现代化新院区的改造,成为当地最大的三甲医院,每年接诊量近30万人次。


接力推进,交出完美答卷


作为现任上海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队长、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庆华已在高原上度过了两年多的时光。最让他开心的是,医疗援藏带来新的经验、技术、理念、方案,在上海援藏医疗队的帮助下,许多当地疑难重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首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首例高难度的腰椎骨折微创手术、首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这些年来,一个个“首例”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带动当地医疗卫生发展水平持续跃升。上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也因此获得2024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王庆华坦言,荣誉属于过去10年里所有的上海援藏医生,正是有一批批医疗队交替前行,才有今天日喀则医疗事业的进步。


时间回到2015年8月,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正式启动。彼时,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担负着占西藏总人口四分之一的18个县(区)80万人口的防病、治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任务,然而,老院区难堪重负,医疗设备严重缺乏。面对困难,上海举全市之力,从最顶尖的三级甲等医院遴选优秀的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在首任领队邵志民的带领下,12名精兵强将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张浩作为上海市第二、三、四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队长,承担起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改造的重任,2017年底,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新院区落成,并成功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接任的万兴旺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急救创伤中心,稳步推进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发展。王庆华在2022年7月起担任援藏工作队队长后,接过接力棒,让医疗援藏进一步深化,助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通过内涵建设,从“创三甲”向着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强三甲”目标迈进。如今,日喀则已实现276种“大病”治疗不出藏、626种“中病”不出市就能治疗,常见易发的“小病”治疗不出县。


“以院包科”,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10年里,上海援藏医生在高原上救死扶伤,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对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来说,这10年里更让他们动容的是上海医疗援藏“以院包科”在日积月累中给医院带来的全新变化。所谓“以院包科”指的是上海“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的一项创新,由一家医院承担一个学科的援助,上海13家三甲医院分别对口帮扶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固定的一个科室,建设13个临床重点学科诊疗中心。这种延续性的援助方式不仅保证了上海医院的先进理念和管理体制能够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得到长期坚持,更促进了当地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


瑞金医院负责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建设,在瑞金医院帮助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建立了陈赛娟院士工作站,并在2021年成功建成西藏自治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独立血液病专科;瑞金医院血液科援藏专家围绕高原血液病开展对症治疗,取得了效果;更让人欣喜的是,2023年,在上海市第七批“组团式”专家、瑞金医院薛恺的指导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旗下的学术期刊《Scientificreports》发表了高水平论文;2024年,上海市第四批和第九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员、瑞金医院的郑宇和卿恺两位医生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前后接力带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本地的医疗团队共同撰写了《血液的故事》,该书是西藏自治区首本汉藏双语版、医学科普漫画图书,陈赛娟院士亲自为该书作序,向藏区老百姓科普常见的血液病。


这种接力传承,是上海医疗援藏的承诺,也是上海“以院包科”结出的累累硕果。


随着“以院包科”的持续推进,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诊疗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总诊疗量达27.7万人次,三四级手术占比59.6%。今后,医院还将围绕提升核心专科能力、补齐短板资源和推动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全力打造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五大多学科(MDT)诊疗中心提标升级,构建具有日喀则特色的危急重症救治体系。


“输血”“造血”并重,培养医疗人才


10年来,上海医疗援藏通过“输血”与“造血”并重、“硬件”与“软件”共建,支援西藏当地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还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医,更加便捷、舒心。


医院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对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来说,只有提升了本地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为此,“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专家们主动推广人才轮换、专家授课、师徒传帮带、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医疗帮扶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突破。


邱庆华作为第三批“组团式”援藏的眼科专家,曾与当地眼科医生签约“师带徒”协议,将自己所学知识及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眼科医生,在高原上帮助患者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深知培养当地医疗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在援藏结束后,多次回到高原指导当年的徒弟开展新的手术。2024年,他作为日喀则市“柔性引才”引进的医疗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带领上海市同仁医院眼科团队从“医、教、研、管”四个方面全面帮助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提高眼科医疗水平,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眼科医疗服务。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德吉卓嘎曾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几任心内科援藏医生的徒弟,据她回忆,从2017年至今,心内科共开展冠脉介入手术1000余例,其中PCI300余例,急诊心梗救治时间从原来200多分缩短到目前90分钟以内,和内地医院保持同等水平。德吉卓嘎心怀感激地说:“介入操作刚开始的时候是援藏老师在做、我们本地医生看,现在基本是本地医生做、援藏老师在一旁指导,本地医生已经能够独立操作大部分的三、四级难度的手术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为当地培养出了更多优秀的医务人员,一座座“高峰”正带动形成一片医学“高原”。历经前后10年、4任队长、210位医疗骨干,上海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交出了完美答卷,就像王庆华所说:“援藏是缘分,是责任,更是一辈子的精神财富,我们会一棒一棒传下去。”


转载自-上海卫健委官网

上一条:《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政策解读
下一条: 关于开展2025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的通知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二维码

联系我们
  400-820-8669(工作日8:00~17.30)
  18930521766
  kf@sy021.com
  上海市闵行区春中路308号
© 2025上海诗烨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沪ICP备10028860号-13 沪ICP备10028860号-8    技术:网启科技